雨林灵修 士师记8:22-28
雨林灵修 士师记8:22-28
经文: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这样,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头。基甸还在的日子,国中太平四十年。
基甸和他的三百勇士已经战胜了米甸人,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以色列的以法连支派表示很不高兴,他们说你去跟米甸人争战为什么不叫我们一起去?双方为此大吵起来,敌人还没完全消灭以色列人里面差点要内斗了。人家不叫你一起去打仗你为什么要生气呢?难道以法连人的正义感如此强烈,强烈到不叫他们去打仗都不行?如果真的是如此正义,那么基甸大胜米甸人以后他们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他们反而大大生气呢?人发动战争通常都不是为了正义,人间的争战都是为了利益、安全和颜面,以法连人见基甸轻易获胜,肯定能够得到很多掳物,想到基甸的军队可以得到很多金银财宝、牛羊牲畜,以法连人可能气他们不叫我们一起去发财。当然可能也有颜面的理由,幸亏基甸以政客的才智让他们挽回一点颜面,化解了他们的怒气。总之人都不可能纯粹为了崇高的目标而去冒险打仗,只有从上帝而来的呼召才能使人甘心舍己为祂而战。
基甸战胜了米甸人,他成为了以色列人的英雄,他们对他说你救了我们脱离这些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这些以色列人看不到,若不是因为上帝,基甸带着三百人能打赢十多万的米甸大军吗?但他们马上就把功劳归给基甸,完全不纪念上帝的大能,这真是匪夷所思!
我觉得人都是有奴性的,人总想要有一个看得见的大救星或者强大厉害的明君来管理自己。甚至还担心基甸死了以后没有人来领导我们怎么办呢?就请你的儿孙继续来管理我们吧!差一点点就要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要知道基甸在不久之前还是一个胆小的普通小人物,他突然能够战胜米甸人,不是恰恰显明上帝的奇妙吗?人们应该吧荣耀归给上帝才对呀!即使基甸是能打胜仗的勇士,也不代表他有能力管理国家,更不代表他的儿孙有能力去管理他们,但是以色列人根本不去思考,他们看着眼前的这个战争英雄帮他们打败了坏人,就如找到了可以崇拜的偶像。可见以色列人的心里根本没有神的位置,他们更热衷于地上那看得见的领袖。他们宁愿膜拜地上的强权,而不想要那位与他们祖先亚伯拉罕立约的上帝。其实人的奴性就是罪性,对地上强人强权的膜拜会令人目光短浅,头脑浅薄,看不到任何人和事的背后都有上帝的掌管,导致他们失去许多上帝的祝福。如今世上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人的罪性使人对上帝在历史中明显的作为视而不见,反而总是不断在寻求人间的权力保障,不断错失上帝的祝福。
基甸此时似乎还有一些自知之明,他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唯有耶和华管理你们。这番话说对了,但是你看他做出来的是什么事情呢?他要求大家把金耳环拿出来给他,这些金耳环累积起来成了很大一堆的金子,基甸用这些金子来制造了一个金以弗德。以弗德是祭司身上穿的特殊马甲,他把它做成一尊偶像让以色列人民去拜,导致他们后来陷在更大的罪恶当中,他和他的全家也因此而陷入网罗当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不是说要让耶和华来管理以色列人吗?怎么就让他们去拜偶像了?我觉得这跟亚伦铸造金牛犊是一样的情况,心里明知谁是真神,但是顶不住外在的汹涌民意,于是做一尊肉眼看得见的偶像去让以色列人拜,让他们膜拜强人强权的奴性得到满足。所以十诫的第二条诫命是非常重要的:“你们除了敬拜耶和华以外,还不可以雕刻(或制造)和跪拜其它的假神。” 亚伦和基甸就是犯了第二条律法,作为领袖他们并没有为神守住自己的职责,反而选择迎合人的目光短浅,把人的意思放在神的心意以上。
很多时候犯罪的后果是滞后很多年才发生的,基甸现在犯的罪好像没有给他带来严重后果,他们现在又迎来了国中太平四十年的情况。但是太平富足的生活加上对上帝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敬畏,那罪恶的恶果就埋下了。就如全人类的历史那样,人在得到上帝的帮助以后总是不断寻找偶像来代替上帝,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比一个更危险的罪恶网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