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撒母耳记上14:1,6-7,47-48

 雨林灵修 撒母耳记上1416-747-48

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

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

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常常攻击他四围的一切仇敌,就是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和琐巴诸王,并非利士人。他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扫罗奋勇攻击亚玛力人,救了以色列人脱离抢掠他们之人的手。

圣经里面有一个人物是我最欣赏的,就是扫罗的大儿子约拿单,他从来不是主角,他与扫罗出场的时候通常焦点都在扫罗身上;后来他与大卫在一起时焦点又落在大卫的身上,他似乎永远只是一个陪衬的男二号人物。但是圣经对他有很细致生动的形容,上帝要我们好好认识这个人。无论是在才能、品德和灵性上,他都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勇猛机智远在扫罗以上,他的品德与灵性也一点不在大卫之下。圣经里面的人物都有许多缺点,但是对约拿单的描述却几乎毫无缺点,从他身上我看到太多美好的特质。

这里记录了一件事情显示约拿单非常勇猛善战、有领导才能,而且很敬畏上帝,当时他应该还是个20岁左右的少年人。扫罗部署了一场完全缺乏计划与策略的失败战争,他们与非利士人之间的实力实在太过悬殊,以色列人纷纷溃逃,这仗根本打不起来。扫罗情急之下擅自向上帝献祭,结果更加得罪了上帝。约拿单的表现跟扫罗和其他以色人截然不同,他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去突袭非利士人。他不是冒失地行动,当敌人实力过于强大时突击战才是应有的策略,并且他知道有一样东西他们有而敌人没有,那就是耶和华的帮助。他对上帝有很强的信心,他说耶和华要使人得胜的话根本不在乎人多人少。他不像他父亲那样要以献祭的形式来讨好上帝,他所信靠的神不是藏在宗教仪式里面的神。他知道耶和华是无处不在、随时帮助的神,当他们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求告祂,根本不需要依靠献祭或任何宗教仪式去找到祂。约拿单展现出来的勇气是来自他对上帝那单纯真挚的信心。

约拿单身边的人对他非常信任,他们说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当时以色列军从扫罗到百姓个个都吓得半死,一个都不敢动手,但约拿单和他的小团队却决定要去偷袭非利士人。这是极大的冒险,很可能像敢死队一样只去不回,但他身边的人却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跟你同心!年纪轻轻的约拿单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威望的领袖,他身边的人愿意陪他赴汤蹈火,那不只需要有领导才能,他的品格必须要让别人尊重与信服。有勇有谋的约拿单带领着他的一小队勇士在神的帮助下成功偷袭非利士人,使他们在措手不及下军众溃散,四围乱窜。以色列军队突然发现非利士人在战场上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于是他们赶紧去追杀非利士人,当天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这都是约拿单立下的战功。

这突如其来的胜利使扫罗从消沉沮丧马上变得兴奋高昂,作为一个情绪化的人他一兴奋就乱下指令,他命令百姓起誓,一定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才能吃东西,不然必受咒诅。这是一个毫无意义、自损实力的指令,打仗需要体力,不吃东西怎么能补充体力呢?结果以色列百姓都又饿又累,战斗力和士气都大受影响。约拿单起初并没有听到他父亲的这个指令,他吃了树林里的蜜糖,后来有人告诉他扫罗禁止他们进食,他就批评他父亲的这条指令是不合理的,要是你们可以吃那些抢夺来的食物,你们就可以击杀更多非利士人了。他说得完全正确,可见约拿单比扫罗有头脑得多,他正直敢言,看到扫罗有不对之处马上指出来,将许多人不敢说的心声都说了出来。这才是一个好领袖——理性、机智、体恤百姓的需要,不像扫罗为了自己的脸面和存在感而乱下这种毫无意义和益处的命令。

有时候一个优秀的人才却不得不屈就在平庸自大的人手下,就像约拿单必须服在他父亲扫罗王的权柄底下。因为约拿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蜂蜜,扫罗要处决他,约拿单为自己据理力争,他说我就因为尝了一点蜜糖就要死吗?但扫罗为了自己的脸面而不惜要牺牲掉儿子的性命,幸亏百姓极力为约拿单求情,才免了他的死亡。在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激烈战争中,约拿单冒险拼命英勇杀敌,为自己军队带来巨大胜利,而扫罗却在为自己那无聊又无谓的指令而想要杀掉约拿单,一个大将之才落在一个小鸡肚肠的领导手下是很不幸的,但约拿单没有任何怨恨之心,他对扫罗既有坦率直言,却又赤胆忠诚。

如果约拿单有机会接替扫罗做王的话,他会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好王,但是上帝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约拿单一直陪在扫罗身边帮助他争战,直到与扫罗一起战死在战场上。虽然扫罗不具备领导才能,甚至撒母耳已经预言他会被上帝弃绝,但是上帝还在使用他带领以色列人与四周的仇敌争战,我相信约拿单为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为扫罗自己不具备足够的才能,上帝就给他一个卓越的儿子,为的是让以色列人可以得到保护。最后圣经说扫罗平生常与非利士人大大争战,遇见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来跟随他,就是说他还是做到了一个王的基本的职份,为神守住了自己的职责,但不是因为他有能力,而是因为神把适当的人放在他的身边。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当听到微弱的敲门声……

以巴问题之三:为什么巴勒斯坦至今无法建国?(张洵)

求真还是求善(一):基督徒当为真理发声,但是否更应该为真相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