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13:51-58
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13:51-58
经文: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耶稣的比喻贴近生活
第13章里面有好几个基督徒很熟悉的比喻,比如撒种的比喻、麦子与稗子的比喻、面团发酵的比喻等等。耶稣人类是古往今来最有智慧的老师,祂的教导听起来非常显浅,却也带着最深的奥秘。当时的听众很多都是加利利一带的农民、渔民和普通人民,所以耶稣用最生活化的比喻来带出最深奥的天国教训,就像一个贴心的母亲,用婴孩能够消化的灵奶去喂养她的孩子,但灵奶里面有着丰富的营养,足够婴孩茁壮成长。
这些教训听起来很贴近人的日常生活,连小孩子都知道祂在说什么,但是直到这个小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专家学者,再到他去世的时候,他穷一生的时间精力来研读和思考耶稣的教导,他依然能够从中得到无穷的智慧。神的话语是我们一生的灵粮,其中耶稣的比喻更是充满了天国的奥秘,每一次我们阅读的时候都会得到更多宝贵的天国信息,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停止领受这来自的天上吗哪。
神要做全新的事情
耶稣说了那么多比喻以后问大伙儿,这一切的话你们明白吗?大家都说自己明白了,然后耶稣又说出一番让人很难明白的话,祂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耶稣没有说文士进不了天国,天国的门是向任何人敞开的。文士有很多对旧约的知识,这本来是好的,因为旧约是新约的预表,是对耶稣到来的预告,现在他们看见耶稣的作为以及听了耶稣的教导,如果他们能够将旧约知识和耶稣的教导拿出来对比一下,他们应该比谁都更容易成为天国的门徒。神不偏待任何人,不管是有知识的文士还是没有知识的小民、有启示的以色列人还是没有启示的外邦人,耶稣的救恩都会临到他们。
但是文士如果以旧约知识为自己的骄傲,揪着外在的礼仪、人为的律法不放,他不愿意在耶稣的天国教导面前谦卑下来,不愿意被圣灵更新,他们就留在旧思想里面,得不到新的恩典。旧约先知多次提到神要做新事,这个新的事情其实是上帝在永恒中计划好的事情,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约,在历史中分不同的阶段来实现。耶稣的降临就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有人只愿意停留在旧的阶段里面,那他就享受不到新的阶段里面的丰盛恩典。
神与人之间只有一个永约,我们只有一位父神、一位救主、一个圣灵、一个救恩,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然而信徒的生命却是不断要被更新,我们的信仰是活的,是动态的,旧事物使我们的属灵生命有根有基地往上生长。
耶稣在自己家乡得不到尊重
然后耶稣回到祂的家乡拿撒勒,这是一个小地方,孩子们都是在乡亲父老们的目光下成长,每家人都互相认识。因此当耶稣回到拿撒勒,大家都认出这就是那个穷木匠的儿子,他的母亲不就是马利亚吗?他的兄弟姐妹不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吗?凭什么他突然来教训我们了?于是他们就嫌弃耶稣。这是多么的可惜,往往与恩典离得最近的人,却又是离得最远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骄傲,对他人有妒忌心。他们愿意听从身份尊贵的法利赛人的教导,但是这个耶稣是谁呢?他与我们有什么分别?为什么我们要接受祂的教训呢?这样的狭隘心思导致他们错过了耶稣的恩典。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在那里就不多行异能了。这里看到耶稣的作为跟我们的信心是彼此互动的。当然耶稣是主,祂拥有绝对的主权,在一切事情上祂的旨意都是第一因,我们无法改变神,然而神愿意让我们与祂互动。当我们的信心很强的时候,我们愿意降服于耶稣的主权,于是耶稣就多在我们身上行异能,更大地使用我们去彰显祂的大能;当我们信心弱的时候,我们紧抓住自己的旧人不放,不顺服神的心意,不接受耶稣的教导,那耶稣就尊重我们,祂的灵也就离开了。所以我们是可以与耶稣互动的,不要有那种错误的想法:“如果神是全能的,那我们还要祷告干嘛?我们还能做出改变吗?我们何必还要努力呢?” 那些都是毫无造就性的想法,其实我们只需要相信神是全知全能,是绝对掌权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顺服神的旨意,祂吩咐我们要有信心,要有积极的行动,在生活中行出耶稣的教导,那么耶稣的能力就能透过我们彰显出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