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26:31-35,69-75
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26:31-35,69-75
经文: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彼得说自己绝对不会跌倒
耶稣和门徒吃好逾越节晚餐后就带他们去了客西马尼园,这时卖主的犹大已经溜出去找耶稣的仇敌了。跟着耶稣的11个门徒都是对他忠心的,但是耶稣却说你们在今天晚上都要跌倒,就是说今晚在我遭难的时候你们都会逃之夭夭,门徒们都很诧异,耶稣你这也太小看我们了吧!首先忍不住的就是彼得,他说即使所有人都跌倒,我彼得绝对不跌倒!
彼得是一个单纯、直率的耿直汉子,当他向耶稣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跌倒的时候,我相信他是真心的,他真心认为自己绝不会背叛耶稣。不过耶稣了解他比他自己更透彻,祂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吧,今天晚上鸡叫之前你会三次不认我!耶稣故意连细节都说得那么清楚,好让彼得在事后可以记得起来。
但当时彼得极不服气,他说耶稣啊,我彼得宁愿跟你一起死,我都不会不认你!其他门徒也坐不住了,我们也是!我们都不会不认你的!这些门徒在三年多的朝夕相处底下都是真心敬佩耶稣的,尤其是彼得,他是耶稣特别看重的,他在登山变相时见过耶稣荣美的形象,看见祂与摩西和以利亚说话,听见上帝在天上称耶稣为祂的爱子,因此彼得知道耶稣有着多么尊贵的身份,他怎么可能不认耶稣呢?
人性一点也经不起考验
考验人性的时刻终于到了,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犹大带着大队人马来抓捕耶稣了。彼得证明自己勇气和忠心的机会来了,他拿出刀来,把大祭司仆人的耳朵砍了下来。彼得为保护耶稣而拔刀相助,勇气过人,表现不错吧?但耶稣却叫他收刀入鞘,不允许他凭血气和刀来逞强,因为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耶稣被逮捕后其他门徒真的全部都逃走了,只有彼得偷偷地跟随着,混进了关押耶稣的地方,待在外面的院子探听消息。其中一个使女认出彼得是跟耶稣一伙的,她当众把他指出来,彼得马上一口否认:“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如果说第一次他猝不及防,还没做好心理准备,那就看看第二次如何。马上又有一个使女把他认出来,同样当众说他跟耶稣是一伙的,他又再否认,还发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啊!” 第三次又有人把他认出来了,说他的口音把他暴露出来,绝对跟耶稣是一党的!这次彼得更急了,他更强烈地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 一说好以后鸡就叫了。直到鸡叫彼得才想起来,啊!耶稣说的话果然发生了!他就跑出去痛哭。
人不了解自己的人性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刚刚还在拔刀保护耶稣的彼得,却忽然不敢在众人面前承认耶稣呢?彼得是真心爱耶稣的,他觉得自己连为耶稣舍命都可以,还有什么能让他背叛祂呢?他万万没有想到一旦面对压力的时候,他的所有热爱、忠诚、勇气、誓言都瞬即崩塌!
原来我们是那么容易被惧怕所胜,彼得以为耶稣太不了解他,其实是他太不了解自己,我们都会高估自己的爱和能力,也会低估外界压力对我们信仰的损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行、肯定不变心、必定能胜过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走在一条必败的道路上,因为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他以为自己爱耶稣爱到可以为耶稣死,他的爱虽然真诚,但却不堪一击,连在陌生人面前承认耶稣的力量都没有;他也以为自己的勇气比别人更大,我为主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结果一个陌生的使女就能让他勇气尽失;他以为自己是个忠诚可靠的人,谁知道在众人面前一开口就发假誓,甚至还发咒起誓,把他对耶稣所有的承诺都忘到九霄云外。若不是鸡叫声让他突然想起耶稣说过的话,他的良心可能一直都醒不过来,还在那里继续撒谎装假。甚至可能还认为自己比其他门徒更好,你们都逃走了,起码我还跟到这里,而且我聪明地否认了我与耶稣之间的关系,使我不至于被捕。
耶稣对彼得的提早预警实在是对他的爱护,我们是生在罪孽里的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性被罪破坏得多么的彻底。我们的情感、意志、理性、勇气,都严重被罪玷污破坏,在不危险、没有压力、不蒙受损失的情况下人可以表现出可歌可泣的伟大情操,但是通常这些情操都经不起考验,很容易变质或崩塌。除非有了耶稣基督的恩典,得到圣灵的光照,我们才能看见自己那全然败坏的人性,才能在耶稣基督面前谦卑下来痛彻心扉地承认自己实在是一个软弱无能、可怜可悲的罪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