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 27:11-26
雨林灵修 马太福音 27:11-26
经文: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作见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巡抚对众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犹大的良心控告
门徒犹大为了30块钱而把耶稣出卖给宗教领袖们,他的作为虽然极其卑劣,但我想他万万没有想到祭司长老是要把耶稣置于死地的。当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他后悔了,他把30块钱还给他们,说他卖了无辜人的血是有罪的。面对这个良心发现的小人物,祭司长老表现得极端冷漠,完全不为所动,因为他们的良心已经刚硬麻木到毫无愧疚和自责的能力了,对他人的痛苦也没有半点的同情,在我眼中这些坐在摩西位置上的宗教领袖比卖主的犹大还要邪恶多倍。
犹大在良心的控告下到外面上吊死了,人的良心可以让人知错、内疚、后悔,但是良心不能提供出路。所以有良心而没信仰的人其实活得很累,他无法活出良心的标准,面对良心的指控根本没有终极的出路,良心不能为人赎罪,不能使人称义。世人都犯了罪,如果不像彼得那样到耶稣面前去痛哭悔改,像犹大那样即使把钱全部丢掉,把命也搭上,还是赎不了自己的罪,这是非常可怜可悲的一个人。
当法律遇到暴民
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是,因为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全人类的王,当然也是犹太人的王。在彼拉多眼中祂只是加利利的一个民间精神领袖,但耶稣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彼拉多不是属天国的人,他不会理解属灵的事情,因此耶稣对他的审问一言不发。彼拉多很不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你就不为自己辩解一下吗?祂为什么不辩解呢?首先因为耶稣就是来受死的,这一切都是神的计划。其次所有对耶稣的控告都是假的,这些自相矛盾的虚假证词本身都站不住脚,从彼拉多到控告祂的人自己都不相信,祂又何必辩解?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的巡抚,罗马有着当时最文明先进的法律体制,他们以公正严谨的法律统治着许多邦国和行省,这是古罗马最为之自豪的成就之一。彼拉多凭着自己的理性和经验一眼看出控告耶稣的人是出于妒忌心,他不愿意成为犹太人手中的刀去对付他们的对手,他一心想要公正地执行法律。但是他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止是几个阴险的宗教领袖,他面对的是一群狂热的暴民,他们对这个清白无辜的人充满了非理性的仇恨,非要将祂钉上十字架。
彼拉多选择妥协
彼拉多还是想要以政治手法来解决这件事,趁着犹太人的节期可以释放一个犯人的时候,他想把耶稣释放掉。于是他故意提出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巴拉巴,相对于一个清清白白从来没有做过坏事的好人,你们肯定宁愿释放耶稣而不会要求释放巴拉巴吧?没想到这些人民宁愿选择释放强盗巴拉巴,也不愿意释放耶稣,这下彼拉多也无计可施了。
人间的理性、学问、体制、法律,这些都是好东西,但是它们都是不堪一击的。彼拉多虽然想要释放耶稣,但是当他权衡厉害得失以后,他很快就选择妥协。如果人没有一个高于自身、可以为之而死的终极信仰,那么他平时所认可的一切正确原则,在必要时都可以成为牺牲品以成全他个人的利益和安全。就像比拉多,他比那些暴民有理性得多,也比那些宗教领袖更有良知,但是此刻他的理性和良知都在告诉他需要妥协,结果理性向暴怒妥协、良知向阴险妥协。
维稳的不义特性
钉十字架是当时最严重的极刑,但是为了安抚眼前这些被煽动起来的暴民,彼拉多还是决定判耶稣上十字架,他知道自己即将要做一件不义的事,按照现在的概念,他这样做是为了维稳。维稳通常就表示着不义,因为如果有人要在这个不义的世界上秉持公义,那就一定会激发起邪恶力量的痛恨和反击,就像耶稣那样,祂什么坏事都没有做,结果反而引发起那么大的仇恨和骚乱,如果彼拉多秉持公义判耶稣无罪释放,恐怕真的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因此他选择以不义的判决来维持耶路撒冷的稳定。出于心虚,他以水洗手,宣告流这个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自己承担吧!
彼拉多的不义算是出于无奈,而这些以色列人的不义才真是奇葩,他们居然说,让耶稣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坑害自己的子孙后代啊?这些人里面有些是出于妒忌,有些是出于失望,更多的是出于无缘无故的仇恨和暴怒,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内心被黑暗充满,毫无亮光。他们像是一群悬崖边的瞎子,拒绝那个伸出手来救他们的人,甚至还将祂推下悬崖,最终毁灭的却是他们自己。圣洁的耶稣来到败坏的人间,被罪人杀害成为祂必然的遭遇,这当然是神在永恒中的计划,但这也符合这个荒谬世界的必然逻辑。
犹大的良心控告
门徒犹大为了30块钱而把耶稣出卖给宗教领袖们,他的作为虽然极其卑劣,但我想他万万没有想到祭司长老是要把耶稣置于死地的。当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他后悔了,他把30块钱还给他们,说他卖了无辜人的血是有罪的。面对这个良心发现的小人物,祭司长老表现得极端冷漠,完全不为所动,因为他们的良心已经刚硬麻木到毫无愧疚和自责的能力了,对他人的痛苦也没有半点的同情,在我眼中这些坐在摩西位置上的宗教领袖比卖主的犹大还要邪恶多倍。
犹大在良心的控告下到外面上吊死了,人的良心可以让人知错、内疚、后悔,但是良心不能提供出路。所以有良心而没信仰的人其实活得很累,他无法活出良心的标准,面对良心的指控根本没有终极的出路,良心不能为人赎罪,不能使人称义。世人都犯了罪,如果不像彼得那样到耶稣面前去痛哭悔改,像犹大那样即使把钱全部丢掉,把命也搭上,还是赎不了自己的罪,这是非常可怜可悲的一个人。
当法律遇到暴民
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是,因为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全人类的王,当然也是犹太人的王。在彼拉多眼中祂只是加利利的一个民间精神领袖,但耶稣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彼拉多不是属天国的人,他不会理解属灵的事情,因此耶稣对他的审问一言不发。彼拉多很不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你就不为自己辩解一下吗?祂为什么不辩解呢?首先因为耶稣就是来受死的,这一切都是神的计划。其次所有对耶稣的控告都是假的,这些自相矛盾的虚假证词本身都站不住脚,从彼拉多到控告祂的人自己都不相信,祂又何必辩解?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的巡抚,罗马有着当时最文明先进的法律体制,他们以公正严谨的法律统治着许多邦国和行省,这是古罗马最为之自豪的成就之一。彼拉多凭着自己的理性和经验一眼看出控告耶稣的人是出于妒忌心,他不愿意成为犹太人手中的刀去对付他们的对手,他一心想要公正地执行法律。但是他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止是几个阴险的宗教领袖,他面对的是一群狂热的暴民,他们对这个清白无辜的人充满了非理性的仇恨,非要将祂钉上十字架。
彼拉多选择妥协
彼拉多还是想要以政治手法来解决这件事,趁着犹太人的节期可以释放一个犯人的时候,他想把耶稣释放掉。于是他故意提出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巴拉巴,相对于一个清清白白从来没有做过坏事的好人,你们肯定宁愿释放耶稣而不会要求释放巴拉巴吧?没想到这些人民宁愿选择释放强盗巴拉巴,也不愿意释放耶稣,这下彼拉多也无计可施了。
人间的理性、学问、体制、法律,这些都是好东西,但是它们都是不堪一击的。彼拉多虽然想要释放耶稣,但是当他权衡厉害得失以后,他很快就选择妥协。如果人没有一个高于自身、可以为之而死的终极信仰,那么他平时所认可的一切正确原则,在必要时都可以成为牺牲品以成全他个人的利益和安全。就像比拉多,他比那些暴民有理性得多,也比那些宗教领袖更有良知,但是此刻他的理性和良知都在告诉他需要妥协,结果理性向暴怒妥协、良知向阴险妥协。
维稳的不义特性
钉十字架是当时最严重的极刑,但是为了安抚眼前这些被煽动起来的暴民,彼拉多还是决定判耶稣上十字架,他知道自己即将要做一件不义的事,按照现在的概念,他这样做是为了维稳。维稳通常就表示着不义,因为如果有人要在这个不义的世界上秉持公义,那就一定会激发起邪恶力量的痛恨和反击,就像耶稣那样,祂什么坏事都没有做,结果反而引发起那么大的仇恨和骚乱,如果彼拉多秉持公义判耶稣无罪释放,恐怕真的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因此他选择以不义的判决来维持耶路撒冷的稳定。出于心虚,他以水洗手,宣告流这个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自己承担吧!
彼拉多的不义算是出于无奈,而这些以色列人的不义才真是奇葩,他们居然说,让耶稣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坑害自己的子孙后代啊?这些人里面有些是出于妒忌,有些是出于失望,更多的是出于无缘无故的仇恨和暴怒,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内心被黑暗充满,毫无亮光。他们像是一群悬崖边的瞎子,拒绝那个伸出手来救他们的人,甚至还将祂推下悬崖,最终毁灭的却是他们自己。圣洁的耶稣来到败坏的人间,被罪人杀害成为祂必然的遭遇,这当然是神在永恒中的计划,但这也符合这个荒谬世界的必然逻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