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耶利米书8:4-9,18-22
雨林灵修 耶利米书8:4-9,18-22
经文: “你要对他们说:‘耶和华如此说:人跌倒,不再起来吗?人转去,不再转来吗?这耶路撒冷的民为何恒久背道呢?他们守定诡诈,不肯回头。我留心听,听见他们说不正直的话,无人悔改恶行说:“我做的是什么呢? ”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空中的鹳鸟知道来去的定期,斑鸠燕子与白鹤也守候当来的时令,我的百姓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法则。 ‘你们怎么说“我们有智慧,耶和华的律法在我们这里”?看哪,文士的假笔舞弄虚假。智慧人惭愧,惊惶,被擒拿,他们弃掉耶和华的话,心里还有什么智慧呢?
我有忧愁,愿能自慰,我心在我里面发昏。听啊,是我百姓的哀声从极远之地而来,说:“耶和华不在锡安吗?锡安的王不在其中吗? ”耶和华说:“他们为什么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虚无的神惹我发怒呢?麦秋已过,夏令已完,我们还未得救!先知说:因我百姓的损伤,我也受了损伤;我哀痛,惊惶将我抓住。在基列岂没有乳香呢?在那里岂没有医生呢?我百姓为何不得痊愈呢?
罪人会忠诚坚定地犯罪
人会跌倒是很正常的,跌倒后再爬起来就行;人会走错方向也是正常的,走错了转回头就好。我们的神是恒久忍耐、总是愿意宽恕和给人新机会的,即使是不属于祂的人,在祂的普遍恩典里面都可以有改过自新、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是祂所拣选的以色列民却在屡屡跌倒犯错以后不肯回头,不管神如何呼唤他们,他们还是坚定地向灭亡之路狂奔,上帝痛心地说:“他们守定诡诈,不肯回头”。他们对上帝无法守忠,但是在悖逆上帝这件事上却是那么的忠诚和坚定,怎么不让上帝痛心呢?
人在立志作好事上经常三心二意,但是在犯罪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三心二意过,人对罪恶很忠诚,简直离不开罪恶,而对创造我们、爱我们的那位圣洁无罪的上帝却是那么抗拒,即使在信主以后也很难持续亲近祂,反而动不动就跌倒远离祂,这就是人的罪性。否则为什么在生和死亡之间,人宁可拣死不拣生?在跌倒和起来之间总是选择跌倒?在正路和邪门歪道之间又总是选择邪门歪道?连神所拣选的以色列人也一点都没有例外,他们只不过是世人的一面镜子罢了。
荒谬的罪人本性
耶稣说人犯罪后就成为了罪的奴仆(约翰福音8:34),奴仆是没有自由的,罪人以为他享有的自由其实是犯罪的自由、远离真神、偏行己路的自由,不是亲近上帝、持守圣洁、效法耶稣的自由。唯有当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让我们得到的自由才是真自由,然而即使是这份以祂的宝血和生命换回来的真自由,我们在今生还是要警醒争战、努力操练才能守住。
上帝感慨说连空中的鹳鸟、斑鸠、燕子、白鹤也懂得飞回原来的地方,我的百姓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法则。人拥有神的形象,比动物尊贵和有智慧得多,但是堕落以后的人却只剩下支离破碎的神的形象,比动物更加冒犯神。
人一面冒犯神,一面却拥有良好自我感觉,尤其是那些文人、智者,他们舞文弄墨、咬文嚼字,装模做样,他们自以为是带领世人进步的道德思想领袖,但在上帝眼中这些人一旦弃掉耶和华的智慧,那就什么也不是。我们总会仰慕听起来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如达尔文、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等敬佩有加,但是这些被世人高举的思想领袖,很可能将来要在神面前承受最大的惩罚,因为他们带着全人类往离神更远的方向狂奔,使人心更加傲慢狂妄、更难回头。
罪人还有更恶劣的本性,当他们在好日子时他们抵挡真神、高举自我,或者随意拜偶像,但是一旦他们遇到灾难时,他们马上向上帝发出哀声,认为上帝亏欠了他们。他们厚颜无耻地说:“耶和华不在锡安吗?锡安的王不在其中吗?” 这和现在的世人情况何其相似,我经常听见那些从来不敬畏上帝的人,在遇到危机艰难时却认为自己有权抱怨上帝,他们认为这位自己口口声声不存在的上帝有义务和责任每天默默地保护他们、不停地服事人类,祂必须为人类打造一个完美、和平、富裕的世界,于此同时,任何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人类对上帝毫无义务和责任,要怎样犯罪、自大、享乐都可以,上帝无权过问,可见堕落以后的人性有多么的荒谬。
我们怎么还没得救?
最后耶利米无限感慨地说:“麦秋已过,夏令已完,我们还未得救!” 我们都是生活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时间一年一年往前流淌,逝去了就追不回来,耶利米知道上帝已经给了以色列人民太多时间了,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一再失去回头的机会,然而他们最终都不能得救,这就像现在那些拒绝福音的人,都是在白白浪费上帝给与的宝贵机会。耶利米是当时极少数认识上帝的属性、明白上帝的心意的人,他自己是可以得救的,但是看到同胞死不悔改,他还是伤心至极:“因我百姓的损伤,我也受了损伤;我哀痛,惊惶将我抓住。” 他无限惋惜地说:“在基列岂没有乳香呢?在那里岂没有医生呢?我百姓为何不得痊愈呢?” 基列出产上好的乳香,可以医治很多疾病,以色列人就好比一个绝症病人,面对最上等的乳香和一位全宇宙最好的大医生,这个病人却坚决拒绝。耶利米的痛苦和伤心无人能理解,凡真正敬畏上帝的人都不会只顾自己得救,真正得救的人一定也会关注身边其他人灵魂得救的机会,不是说他们有多大的同情心,而是因为他们会在神的慈爱怜悯的性情上有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