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耶利米书 42:3-6,19-22
雨林灵修 耶利米书 42:3-6,19-22
经文:愿耶和华你的神指示我们所当走的路,所当作的事。先知耶利米对他们说,我已经听见你们了,我必照着你们的话祷告耶和华你们的神。耶和华无论回答什么,我必都告诉你们,毫不隐瞒。于是他们对耶利米说,我们若不照耶和华你的神差遣你来说的一切话行,愿耶和华在我们中间作真实诚信的见证。
我们现在请你到耶和华我们的神面前,他说的无论是好是歹,我们都必听从。我们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就可以得福。所剩下的犹大人哪,耶和华论到你们说,不要进入埃及去。你们要确实地知道我今日警教你们了。你们用诡诈自害。因为你们请我到耶和华你们的神那里,说,求你为我们祷告耶和华我们神,照耶和华我们的神一切所说的告诉我们,我们就必遵行。我今日将这话告诉你们,耶和华你们的神为你们的事差遣我到你们那里说的,你们却一样没有听从。现在你们要确实地知道,你们在所要去寄居之地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
犹大自己人远不如外邦人
泪眼先知耶利米是一位受苦的仆人,他生逢乱世,正是犹大国被巴比伦攻陷的时候,然而他受到最大的苦难并不是来自侵略者巴比伦人,而是来自他的犹大同胞们。他因为忠实传讲上帝的吩咐而得罪了耶路撒冷从君王到祭司到人民百姓的所有人,他们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将他囚禁在护卫园里,完全不顾他的死活。当巴比伦攻进来以后,尼布甲尼撒王亲自吩咐护卫长把耶利米释放出来,并要“好好地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对你怎么说,你就向他怎么行。”(39:12)。想不到神的祭司和百姓对待先知还远不如一个外邦侵略者的王。
巴比伦人对待叛逃的西底家王非常残酷无情,对那些首领贵胄也很不客气,把他们的财物家园洗劫一空,再把他们当俘虏带到巴比伦去。但是他们对那些滞留在犹大地区的穷苦人民却还算仁慈,将葡萄园和田地交给他们打理,派犹大的自己人基大利为省长来管理他们,被释放后的耶利米也去生活在他们当中。
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君王和国家,但是在基大利的管治底下,这些曾经最为贫穷的犹大人如今都能够丰衣足食,很可能生活得比以前更好。基大利是一个仁慈、尽责、爱民的省长,虽然他受托于巴比伦人来管理犹大人,但是他完全没有盛气凌人、狐假虎威,他好言规劝犹大人要好好地服侍巴比伦人,这样就能得福。这样的教导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民族骨气,但是符合上帝的心意,相信他是极少数愿意听取耶利米教训的犹大人。
做了恶还想上帝赐福
但是另外有一些犹大人却非常妒恨基大利,就是那些不愿意向巴比伦投降的死硬派犹大人,是上帝眼中的“坏无花果”(24章)。他们在基大利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将他杀了,连同将许多当地的犹大人民和巴比伦兵丁也杀了,把尸体填满了坑。
他们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想要逃到埃及去,但是心里又感到害怕,于是就想到了那个曾经被他们厌弃和囚禁的耶利米,这就是这一章内容的背景。他们对耶利米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会听上帝的话,不管你的神告诉我们什么我们都会照做。他们是悔改了吗?当然不是,他们在坏事做尽以后就把好话说尽,为的是想要逃避犯罪的后果,希望耶利米的上帝可以保佑他们平安。
耶利米选择留在犹大地区,就是为了继续服事犹大人民,无论是贫穷的、叛逆的、犯罪的,他都还是关心他们。尽管犹大人很亏待他,但是耶利米作为上帝忠心的仆人,只要有人真心来求问上帝他都来者不拒,他说我会按照你们的话祷告耶和华你们的神,耶和华无论回答什么,我都会告诉你们不隐瞒的。这里有一个细节看得出耶利米真的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同胞:当这些人来找他的时候他们称耶和华为“你的神”,而耶利米回复的时候却说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他在提醒他们耶和华不只是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如果人们不想要认耶和华为神,为什么要在危急关头来求问祂?如果你们都知道祂就是神,为什么不肯敬畏和顺服祂?人就是如此矛盾又诡诈的东西。
逃到哪里惩罚追到哪里
上帝让耶利米告诉他们,不要去埃及了,即使去了也会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的,这是你们应有的惩罚,你们逃到哪里,惩罚就追到哪里。我觉得上帝真的是够幽默的——你们不是说不管上帝说什么我们都愿意听从吗?好吧,现在上帝叫你们不要去埃及,上帝还说了去埃及的后果,你们听还是不听呢?
这里就剧透一下43章的内容,这些人一听到耶利米这么说就马上翻脸,说你是在骗我们,上帝没有这么说,我们还是要去埃及!可见他们去求问上帝绝对不是真的要寻求神的心意,而是要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当耶利米说出上帝要给他们的惩罚的时候,他们就露出自己那悖逆狂傲的真嘴脸。结果他们不止去了埃及,还将耶利米和其他犹大同胞一起掳到埃及去。
他们一旦选择悖逆上帝、以人的自义来代替上帝的公义以后,内心的罪就越来越肆无忌惮地发挥出来,所犯的罪也越来越邪恶。他们口中声称自己爱国家爱民族,不肯向侵略者巴比伦屈服,但他们做出来的事情远比巴比伦人更邪恶,他们带给犹大同胞的苦难也远比巴比伦人所带来的苦难更深重。这些人自以为可以逃脱上帝的惩罚,但是他们所作的每一件恶事都逃不过上帝公义的审判。
评论
发表评论